這支影片不是我做的-從人形機器人談「AI 代創」與「創作真實性」

5.0 (2 人評分)

課程資訊

課程代碼
23906
課程名稱
這支影片不是我做的-從人形機器人談「AI 代創」與「創作真實性」
講師
元智大學師資群
上課方式
線上
課程時間
12分鐘
核發證書
課程售價
免費
課程說明
課程代碼 23906

《人形機器人:炒作 vs. 現實》
內容談的是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難題,以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項技術的未來發展。
不過,這支影片的內容本身不是我今天想說的重點。
我更想要說的是……我動手「做」了一支關於這個主題的影片,但說實話,我並不是這支影片的「原創」內容者。影片裡的聲音聽起來完全像我,但那也不是我親口錄製的。
這一切,從頭到尾,都是 AI。

你可能好奇這是怎麼辦到的。整個流程大概只花了我半小時,步驟是這樣的:
❶ 取得內容: 我利用 NotebookLM整理Rodney Brooks對人形機器人的觀點,然後生成「影片摘要」。下載影片。
❷ 生成字幕: 我將影片丟到 Gemini,讓它幫我生成一份完整的字幕稿。
❸ 克隆聲音: 接著,我把這份字幕稿餵給 TopMediai。這個工具裡有我先前已經克隆好的聲音模型。它就這樣用「我」的聲音,把整份稿子重新講了一遍。
❹ 最終合成: 最後,我打開 Clipchamp 影片編輯器,把「原始影片」的聲音軌道靜音,然後把我用 AI 克隆的聲音檔放上去,對齊時間軸,一支「我的」新影片就誕生了。

整個流程跑完,我得到了一支看起來像是我深入研究後產出的知識型影片,聲音也是我。但……這樣做,真的讓我覺得有點奇怪。
我做的事情,本質上是把 AI 產出的內容(摘要和稿子),再用 AI 模仿我的聲音,去蓋掉影片本來的聲音(無論那是原作者的還是 AI 的),試圖做出一個「這是我自己產出」的影片。
我想表達的是:現在這個流程,還需要我手動切換四、五個工具,花上半小時。但在可預見的未來,這整個流程絕對可以被自動化,甚至一鍵完成。
到那個時候,那些本來就很擅長輸出知識、整理資訊的人,會發生什麼事?
他們將可以利用這套系統,大量、快速地製作出無數看起來極具專業性的「個人」作品。這就是我從這支機器人影片,真正看到的、更近在眼前的「未來」。
如有疑問可洽詢官方LINE @yzu_learn

學習單元 【請先登入後,報名學習】

1. 單元名稱: 學習影片
單元活動:
  • 學習影片
  • 學習問卷